当前位置:江南国学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清明前后超度更容易转运提势?

2023-03-22 21:45:14国学文化1616
为什么清明前后超度更容易转运提势?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之一。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是超度历代宗亲、普度亡者的重要时节。在道教视野中,“清明”不仅仅是一种时令、节气,而更乃是一种天、人和谐一体的理想生存境界。《太平经》中有“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世界处于“清明”状态,就会呈现出万物生全、和谐安宁的局面。可见清明节是春季乃至整个一年平衡阴阳、转运提势的重要节点。
dbb44aed2e738bd4f5fe5225829854d1267ff9e6.jpeg
清明节期间,道教宫观一般都会举行专为超度亡灵而起建的度亡道场,为信众提供清明祭祀祖先和祈福禳灾的需求,按照道教的观点,使九玄七祖俱得超升,是对先人最大的孝敬,而不仅限于扫墓祭扫。在清明节举办斋醮道场,是有着深层次道教教理教义可遵循的。
再说说为何要超度?
道教最注重阴阳协调,阴阳平衡是一切气运畅行的根本。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阴阳两利交融的结果,但事有不顺、欲速不达,则不仅是现实中的情况决定,更是阴事未成、阴阳不调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现实中很努力,但依旧会出现仕途不顺,办事不利,生活坎坷,口舌是非等等状况,当超度冤亲债主,起恭敬之心,以求禳灾解厄。
一般来说超度的形式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种:超度十方孤魂亡灵。
即设坛建醮将十方各类孤魂野鬼召集至坛下超拔接引,使其离苦得乐,往生极乐。此种超度,最适宜大功德主随力建功施舍,培养福报。
第二种:超度历代宗亲、祭拜先宗列祖。
很多人对超度祖先并不重视,仅以为是孝道的表现;殊不知,千年香火、延续至今,其中奥秘,大有其方:历代宗亲的超度与否,安稳与否,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后代的发展轨迹,以及承负果报。
第三种:超度冤亲债主。
因果承负均因人的举动而时刻变化积累。所谓一念而动劫,一切孽缘劫难、疾病难安、小人邪祟、灾祸无常、运势起伏动荡者,皆因累世的、今生的冤亲债主而起,所以超度冤亲债主是结善缘福缘,断恶缘孽缘、斩邪祟缠身附体的上等途径。
第四种:超度堕胎婴灵。
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因父母没有帮助为他做超度,魂魄无依,无法往生,对父亲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财官两运不稳,事业低迷;对母方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身体难安,妇科沉珂,惊梦失眠,婚姻不顺等。
注:本站为正统江南道教正一科仪文化传承,关于道教科仪法事,切不可随意找非专业人士做法,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请注意辨别!QQ截图20230223115800.png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超度“婴灵”的意义有哪些?

超度“婴灵”的意义有哪些?

超度“婴灵”的意义有哪些?很多人不懂得打胎或者流产的影响有多大,或者即使知道了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根本没必要去为婴灵超度,就算生活中出现各种不顺,也不会想到是这方面的原因。凡事都讲究因果,打胎就是...

堕胎婴灵的影响与危害,打胎怎么超度婴灵

堕胎婴灵的影响与危害,打胎怎么超度婴灵

堕胎婴灵的影响与危害,打胎怎么超度婴灵?大家好,我是江南正一派的李道长,很多人对于堕胎的后果不了解,不相信其中的因果,所以不会想着去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些弥补,今天我们就谈一谈堕胎超度婴灵的这个问题,让大...

堕胎后为什么还要超度婴灵,超度有用吗?

堕胎后为什么还要超度婴灵,超度有用吗?

堕胎后为什么还要超度婴灵,超度有用吗?当今社会,堕胎已成普遍现象。只要是意外怀孕,首先想到的是堕胎,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少有人能知道堕胎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因为人们对胎儿生命的不了...

怎么为堕胎流掉的孩子超度祈福

怎么为堕胎流掉的孩子超度祈福

怎么为堕胎流掉的孩子超度祈福?现代人很多人都不把流产当回事,现代医学的发达,也让流产变的越来越轻松,所以,流产、堕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堕胎的婴灵就越来越多。堕胎流产现象普遍,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不等...

什么是道教的超度,哪些人需要超度?

什么是道教的超度,哪些人需要超度?

什么是道教的超度,哪些人需要超度?道教建黄箓斋超度时,太乙救苦天尊现紫金瑞相,百亿光中现慈容,临坛说法度亡魂。十殿阎君两边排,判官展开生死簿,摄召灵魂赴道场。但是这些亡魂是谁招来的?怎么招来的?不好好...

堕胎后不超度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为流产打掉的宝宝超度

堕胎后不超度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为流产打掉的宝宝超度

堕胎后不超度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为流产打掉的宝宝超度孩子投胎来你家无非三种情况,报恩,要债,脱生。  1、报恩的孩子(儿女成长顺利,有出息有成就,不让父母操心,反过来孝顺擅养双亲),你杀了他,狗咬...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