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究竟啥意思?有哪些深意?
俗语文化,作为取自民间、贴合百姓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因其“亲民”的本质,纵然许多人目不识丁,仍然可以说上几句家乡俗语。
俗语“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七七、八八”,两个数字在整句俗语中,含有何种深意?古人将其放在“男、女”的范围内,又有何讲究说法?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句俗语的深层含义。
1
男不过八八
“八八”,可理解为“八八六十四”,又可理解为“二八十六”,结果不同,俗语代表的意思也不相同。如同“冬九九”、“夏九九”一样,古人喜欢将一段时期分为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
《黄帝内经》中关于男子身体成长,分为八年一周期,每八年身体各自变化。如此,先来说说“八八六十四”的由来;
一八,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同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男孩子到八岁时,肾气渐实,头发渐长,牙齿更新。十六岁时,肾气强盛,肾精到来。这个阶段,男孩子就可以拥有子嗣了。当俗语中“八八”理解为“二八十六”时,意味着男孩子可以在十六岁结婚生子。
二十四岁时,男子身体发育基本上成型,牙齿长到极致,肾气由盛转到平均。三十二岁时,身强体壮,人体处在巅峰状态。
四十岁,身体由盛转衰,肾气开始衰竭,头发开始脱落,牙齿枯萎。四十八岁时,肾气继续衰竭,面色变黄,头发开始变白。五十六岁时,筋骨已衰竭,活动能力基本上丧失,失去生育能力。
六十四岁,也就是“八八”的另一解释“八八六十四”,牙齿、头发皆去,大限将至,所以古人说“男不过八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