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南国学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友,别再去看元辰宫了,那不是道法,只是简单的心理催眠术!

2023-07-05 20:04:33国学文化2788

QQ图片20230413112040.jpg

道,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

今日盛传之“观元辰宫”,又谓之“观落阴”,“观三姑”,“观花丛”等等,在业内被称作“观灵术”(本文为了叙述方便,还是采取大家耳熟能详的“观元辰宫”)。

根据小编所收集的资料来看,该术起源于宋朝,流行于华中华南地区,明清以后流向福建、两广一带,后来随着清初的移民潮去到台湾,落地生根,便发展成为了现如今的台湾某商家,然后托名于道教闾山派,以致其业务途经闽南至两广,深入内地,遍及两岸,可谓左右开花。


所谓“观元辰宫”,乃是经由施术者拉出受术者的部分魂魄,然后将其引入灵界,据说此间有个小宫殿(元辰宫,又谓之元神宫),其中一切陈设,均与我们的阳世福禄有着密切联系,可以显示出每个人当下的运势、爱情、财库、健康、事业等的状态,例如:


1、元辰宫附近的天气代表心情好坏;


2、元辰宫的院子里都会有一棵生命树;若树上的花朵果实茂盛(所以观元辰宫又叫“观花丛”)则表示此人的生活中遍布财富和幸福;


3、庭院中通常会有水池,其大小等同于当事人的事业型态;


4、客厅灯光代表事业前途的明暗;


5、至于所有人最关心的情感和婚姻,则需要看卧室。


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元辰宫当中陈设好坏的如何,均可以借助施术者的神力,为之进行调理和改进。比如,身体不好的,帮你灌溉下生命树;事业不好的,帮你疏通下庭院水池;因缘或婚姻不好的,帮你整理下卧室,如此等等。

更有甚者,发现你元辰宫里面住着几个冤亲债主的,也可以一并处理掉。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需要掏腰包的。根据小编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其收费模式是这样:没有进入状态的,体验费四五十人民币;进入状态的,费用七八百人民币;进入状态以后发现元辰宫里住着冤亲债主的(很奇怪,一般都住着三五个),清理一个需要花费两千块钱人民币——也就是说,清理干净得上万。


要说清楚这个事,我们的必须整明白以下3个问题:


1、“观元辰宫”究竟有没有道教闾山派的法脉传承?

2、为什么说“观元辰宫”只是心理催眠?


3、从道教的经教来看,我们道教徒应该对“观元辰宫”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道教闾山派与“观元辰宫”

闾山派的发源是以福建为中心,此后广泛流行于中国广东、浙江、江西、江苏、湖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


闾山,传说隐于闽江之底,凡夫俗子看不到,唯有精通闾山正法的高道才看得到,至于心地纯良的善信,也有机会。闾山派开山祖师许真君许逊(公元239年-374年),原是魏晋时期的江南人士,而“南”之一语,又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神秘字眼,所代表的是与中原文化(北方文化)相对应的巫筮文化,早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就将南方的巫筮与神秘锻入了“楚辞”的血液当中。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小镇上有个叫吕大钟的人,家财万贯,只是财旺人不旺,代代单传。吕大钟焦急万分,抱孙心切,于是,当他的独生子吕人旺刚满十八岁时,他就给儿子娶了一妻二妾,期望未来的吕家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这天,吕人旺和镇上的几个秀才相约去县学拜会老师。不料,一直到了四更天,吕人旺还没有回来,吕大钟着急地起身去找儿子。

吕大钟一直找到了镇外。这镇外有一口大池塘,池塘的后面有一座关帝庙,庙门的缝隙里透出一丝灯光,细听,庙里有人声嚷嚷;再细听,那嚷嚷声里还夹着儿子的声音!吕大钟快步走过去,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里面杯盘狼藉,酒气冲天,几个秀才正热烈地谈论着什么。

吕大钟听了一阵,终于明白了:这几年全国发生了几十起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弄得读书人人人自危。今天他们去县学拜会老师,又听到了新的噩耗:有个叫徐骏的江南文士,只因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两句,朝廷便认定其心存诽谤,被判了斩立决。从县城回来已是傍晚,他们买了酒菜来到关帝庙,先是趁着夜色焚香烧纸,遥祭冤死的文人,接着借酒浇愁。喝着喝着,有人提议:“既然清廷如此残暴,我们何不反了它!”也是酒壮人胆,大家群起响应。因起事需要财力支撑.而吕家是镇上的首富,所以就公推吕人旺为首领。

听到这里,吕大钟吓坏了,大喝一声:“住口!”秀才们吃了一惊,待看清是吕大钟,又都松了一口气。

吕大钟叹了一声,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见识劝告他们:“刚刚灭亡的明朝,以一个国家的兵力、财力,尚且难以抵挡大清的虎狼之师,你们这几个文人想起事,那不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吗?别让几杯酒烧昏了头!”

秀才们才不听他的,吕大钟只好伸手拉儿子:“咱们不要瞎掺和。钱财咱已经有了,等到儿孙绕膝,那才是天伦之乐呢!”

儿子推开他,吐出满嘴的酒气和豪言壮语:“别管我,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

吕大钟知道,这些文人一旦犯了犟脾气,那是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既然用强不行,那就智取吧。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我说起事必败,你们说起事必成,无凭无据,争不出个结果来。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请教一下关老爷,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秀才们认定起事是正义之举,正义之举就一定会成功,也一定会得到神灵的庇护和支持,所以就说:“你就说怎样请教吧。”

吕大钟说:“周仓手里的大刀是铁制的,总有五六十斤吧?现在把它扔进池塘里,如果能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那就预示着起事成功,你们就放手去干;如果铁刀落水即沉,说明起事必败,你们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铁刀浮水,这不是骗三岁小孩的把戏吗?可这些秀才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好。他们饱读史书,知道历史上的多次起事都是有些异兆的,比如陈胜吴广起事,就碰到了鱼肚藏书的异兆。既然鱼肚里可以藏书,铁刀怎么就不会浮水呢?

吕大钟暗自笑了,这群秀才是喝醉了酒,才弱智到相信铁刀可以浮水。他就是要利用他们醉酒这段时间,尽早让他们打消起事计划。

那时天已大亮,很多人来到了镇外。他们看见几个秀才把周仓的大刀抬到了池塘边,纷纷围上来,伸长了脖子瞧稀奇。

两个秀才抬起铁刀,同时撒手,铁刀就落进了水里,溅起一片水花。果不其然,铁刀入水即沉。吕大钟得意地笑着去拉儿子。

吕人旺又一次推开他:“拉我干什么?好好盯着水面!”

水面有什么好盯的?吕大钟刚想说,却再也张不开嘴了: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奇迹出现了,那把铁刀竟然浮了上来,漂在了水面上!

围观的人也都瞪大了眼睛。秀才们忍不住欢呼雀跃。他们把吕人旺抬起来抛得老高,大声喊道:“铁刀浮水,关老爷显灵,我们起事一定成功!”

那把铁刀就那样浮在水面上,足足有一袋烟的工夫,才又缓缓地沉下去。

吕大钟瘫坐在地上,喃喃道:“铁刀真能浮水,这是怎么回事啊!”

吕人旺却兴奋异常,把老爹拉了起来,说:“快给我们准备一笔银子,我们明天就要分头行动!”

不料,官府的动作比秀才们更快,当天下午县老爷就带人把吕人旺几个秀才给抓了起来。清朝当时对“谋反”二字最为敏感,鹰犬遍布各地,时刻监视着可疑动向。铁刀浮水那样大的动静,自然很快就被人报到了官府。

眼见儿子被押上囚车,吕大钟跌跌撞撞地奔过来,“扑通”跪在县老爷的面前,双手抓挠着自己的胸口说:“县老爷,这事不能怪我儿子,铁刀浮水,全怪我呀!”

县老爷饶有兴致地问:“你能让铁刀浮水?”吕大钟连连点头:“不是我能让铁刀浮水,而是铁刀浮水与我有关!”然后不管不顾地说出了其中的惊天秘密。

吕大钟年轻时家里很穷,他一直幻想有一天能发家致富,儿孙满堂。到了四十岁时,机会终于来了。吕大钟结识了一个富商,他假意邀商人到家里做客,却在酒里下了药,然后将昏睡的商人绑了石头,沉进关帝庙前的这口池塘里。商人留下的钱财,被他拿来买田地开店铺,渐渐就成了小镇的富户。富起来的吕大钟也想娶上三妻四妾,繁衍一群儿子,可惜谋杀商人那次被吓破了胆,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昨天晚上,为断了儿子起事的念头,吕大钟才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按照常理,铁刀是不会浮水的。可他那会儿忘了,水下有一个冤魂,有一个屈死鬼!那屈死鬼使尽全力,双手托举,铁刀能不浮水吗?

听到这里,正巧有一阵北风吹过,县老爷也觉得毛骨悚然,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吕大钟说:“都是真的,我对那商人谋财害命,那屈死鬼要我断子绝孙!这事情瞒得了人,却瞒不过神,关老爷看得清清楚楚。事到如今,我心里堵得难受,再不敢隐瞒,原原本本全部坦白,该打该杀全凭县老爷做主,只求你放了我儿子。”

县老爷却说:“空口无凭,不好定罪。等找到证据再说。”说罢就调来一些官兵挖沟放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在塘底的西南角果然露出了一具骸骨。

围观的人们一齐惊呼,关老爷果然灵验,铁刀浮水,原来是要为这屈死鬼报仇!县老爷这才吩咐手下拿下吕大钟,签字画押。

然而,池塘里的水被放尽以后,又一个奇迹出现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早晨扔下的铁刀,原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一只乌龟的脊背上!

看到这些,县老爷突然放声大笑起来,指着那只乌龟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这磨盘大的乌龟,足可以驮起百斤重物。也就是说,所谓的铁刀浮水,并不是冤魂托举,更不是关老爷显灵,而是这只乌龟所为!吕大钟之所以坦白交代,一是他做贼心虚,二是他救子心切罢了!因此本官奉劝大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至于吕人旺这帮秀才,既然有了反叛朝廷的举动,那是谁也救不了的。”

吕家父子被先后正法,他这一门单传的香火算是彻底熄灭了。


许真君生于魏晋江南,自然也在文化上继承了历史的传统,根据史料显示,在早期的许真君信仰当中,其实是夹杂了闽越巫术,经过后来吸收道教灵宝派的符咒科仪,才逐渐形成了道教当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个闽越支派。


道教在唐朝兴盛,所以闾山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那便是福建古田的临水夫人陈靖姑(公元767-791),相传临水夫人少年时偶入闽江闾山,拜许真君为师,又得慈航真人亲授,专在人间为孕妇保产救胎,后来进京,适逢皇后难产,幸得临水夫人及时出手相助,方才保得母女平安,宫娥上奏,德宗皇帝龙颜大悦,封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并在福建古田为其建造临水宫(该宫于唐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建成),临水夫人遂逐渐成为了百姓心中专门护佑妇女而幼儿的神明,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天,全世界的顺天圣母宫观有5000多座,特别是台湾临水夫人宫观数以千计。全球的临水文化信仰者有8000多万之众,遍及26个国家个地区——就此而论,道教闾山派的影响力,不可不谓之大。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日前,在网络上见到有两位道侣在讨论关于过经的问题。而因为意见不合,有位道侣便说了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后来我发现不少道侣都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针对不同的理解而引用这句话,我对滥用这一句是非常反感的。


首先,讨论道教的教义、教理时,我们都是太上老君传下弟子,我们的“道”本身就没有不同之处。



用“道不同不相为谋”形容精神境界或品行上有差异而不能相处是可以的。但用来形容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理解而无法共融,我觉得那样是有问题的。一件客观的事物,无论你觉得它好坏,它本质上是不受影响的,即这个“道”是一样的。人之所以会对其有不同的判断是因为每个人经历、见识是不一样的。但是因为“道”恒久而不变,所以通过交流,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以“相谋”的。


而至于精神境界,就好比如你能接受道教,你家里人不能,而且很是反对。那就确实不能“相谋”了,就不要给他们强加太多。例如我不吃牛肉,也不给他们吃,那样是不行的。他们不是道教徒,怎么做那是他们个人的自由。


品行方面应该更好理解,就像某个人平日在公共场所喜欢抽烟、骂脏话,在家中又爱酗酒。道家思想认为,“道”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是“德”,那么这个人无德,他的“道”与我们的“道”就很显然是不一样了。


对于这类人,我们可以尝试劝其改正。因为每个人都是“道”所生育的,内心都有着道根,所以人懂得反省自我。而知错能改,实际上也是“皈依”。因为悔改使能我们回归到正道上,并依此而行。但无法劝解的情况下,我们就该远离他。接触不良习气的人,会影响我们的清静。


实际上,“道不同不相为谋”并非出自道经,而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的原意是孔子告诫弟子们,要与君子交往,勿与小人亲近。有的道侣不仅在引用方面犯了错误,甚至以此作为对传教,懒散以待的籍口。因为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既然我跟世人道不同不相为谋,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弘道呢?”。


这种“爱信不信,不要打扰我飞升”的消极态度,是不符合道教看待社会问题的思想主张的。尤其是作为神职人员,更应秉承祖师“济世度人”的精神,积极对有向道之心的信众宣讲道教的信仰理念。



《道德经》有提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即是说学道要从自身推向家,再从家到乡、国,最后到天下,天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


这段经文就能够看出来道教并不是一个主张避世,像苦行僧那样的组织。而是一个以服务社会为主,基于现实生活的宗教组织。道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太平”的社会理想。如今,我们要把向“道”之人都团结在一块,共同奋斗以实现符合时代发展的“小康”社会。让我们值得挂在嘴边的,应该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而非“道不同不相为谋”。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


此后,相传临水夫人又收了两名弟子,一为林九娘(林奶夫人)、一为李三娘(李奶夫人),三人合称为“三奶夫人”,这也是为什么“观落阴”(观元辰宫)有时又被称作“观三姑”的原因。


小编认为,这乃是闾山派道法与民间巫术结合的一个文化证据:作为闾山派代表的临水夫人,收了两个当地民女为徒


事实上,根据某商家的资料显示,他们自己也承认:他们所修习的观灵术,虽然托名闾山派,但是的确也吸收和保留了闽南民间的巫术。


学术界对闽南巫术的研究做得不多,小编在知网上找了半天,只有这段名为《观三姑》的巫咒,以之为证,证明观灵术(观三姑、观落阴,观元辰宫)确实与民间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间修房盖屋,要请阴阳先生择日子,只所以这样,是害怕不巧砸坏了土地神的脑袋,今天讲的这个故事,讲就是土地神脑袋被人砸的事。

小道主持一座小土地庙的庙务,说是主持,其实庙里也就他一个道士。

近来小道发现一件让人纳闷不已的事情,庙里神龛前的长明灯,原来添一次油用七天,现在无缘无故只能用六天。当地民风淳朴,就是有个把小贼,也绝对不敢来庙里偷油。

想不出原由,小道决定暗地里查个究竟。

夜晚到亥初时分,小道打座已毕,却没如往常一样回到宿处,而是偷偷藏在了挂长明灯的大柱后面。

刚到子时,柱子前突然多了一个光脑袋的老头,只见老头脑袋上疤痕累累,不停地用长明灯里的香油往头上抹。

小道走出来一把抓住老头子,口里说道:“你是谁家的?怎敢用居士们的功德为自己疗伤?”

那老头也不挣扎,开口一句话就吓住了小道:“我就是你天天供奉的土地神呀!”

见到土地神现身,小道惊讶的差点说不出话来,不由的松开了手。可见老头满脑袋是伤,又充满了疑惑:“你是土地,是一个村的管理神,咋会落到这般田地?”

“李逊之家盖房挖地基,一镢头下来就把我的头打成这样!”土地回答。

小道知道李逊之家有良田百亩,骡马几十头,是方圆五十里内赫赫有名的富户。但因其品行不端,做下的欺男霸女恶事数不胜数,乡亲们对他恨的咬牙切齿,背地里称他“李孙子”。近日听说李逊之盖房子,请的是有名的阴阳先生,咋会择错日子呢?转念一想,也许阴阳先生是有意为之,借机消磨李逊之这个恶霸。

想到这里,小道问土地神:“李逊之家把你打伤的,你该找他的晦气呀?”

土地神回答:“李逊之家祖上积德很盛,我现在奈何不了他!”

小道知道:李逊之的祖父曾于大旱之年开仓放粮救人无数,其父亲斋僧济贫人称“李大善人”。

回头再看廊柱上的楹联“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上积有余殃,殃尽则昌;行恶必灭,行恶不灭,祖上积有余德,德尽则灭”。说的一点都不错,只是不知道李逊之什么时候会糟蹋完祖上的阴德。

小道忍不住问:“那你什么时候能够奈何李逊之?”

“鲤鱼上东楼之日。”土地神答道。

“鲤鱼上东楼!”小道惊讶不已,鲤鱼啥时候才能上楼呀?

看到小道一脸不解的神情,土地神却再也不肯多说一句。小道知道这是天机,也不再问,任由老头用香油疗伤,只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个老头。

弹指十年,李逊之的儿子大婚。请的十几位厨师三天前就拉开了场子,各干其事。其中有专管炸鱼的厨子一个不留神,被李家的老猫叼走一条大鲤鱼,在众人喊打声中,老猫急不择路,一跃一窜上了东面的楼房。下面众人张慌之间,不提防打翻了油锅,火骤然而起,众人只有躲的功夫,没有救的余地,李逊之万贯家产倾刻间化为乌有。

从此,李逊之家境一日不如一日,最后一贫如洗,竟饿死在了讨饭路上。小道闻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真是毫厘不爽!


现将巫咒节选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观三姑》

月清清, 月明明, 先请三姑娘姐出坛前,

请阮三姑娘姐来望灵。

望灵望哀哀, 三姑娘姐阮厝来。

阮厝也有花, 也有粉,

也有槟榔心, 也有老叶藤。

……

前人叫咱莫听, 后人叫咱莫应。

做你急急行、急急走,

走到奈何江, 骹松手也松。

走到奈何桥, 骹摇手也摇。

(摘自福建师范大学,陈艺凤:《从闽南诀术歌看民间召鬼文化》)


总结以上论述,我们最后必须要作个说明:除了点明民间巫术、观灵术、道教闾山派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外,本文并没有贬低巫术的意思——事实上,纵观整个中国道教史,作为本土宗教,道教对于本土巫术,一直是秉承着吸收和升华的态度


遥想当年老祖天师创教,在蜀地收服鬼众,其实与临水夫人在福建收徒是一样的——通过道教,将民间巫术进行了吸收和升华。


由此观之,今日之所谓“观元辰宫”(观灵术),就理论而言,究竟有没有道教闾山派传承?——应该是有的;


但是如果从事实来看呢?我们便必须对今天的“观元辰宫”(观灵术)进行一个更为细致的技术分析。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为什么说“观元辰宫”只是心理催眠?

如前文所述,我们已经发现,就理论而言,“观元辰宫”(观灵术)上承道教闾山派,下接民间巫术——但是小编为什么还是要将之定义为“心理催眠”?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小镇上有个叫吕大钟的人,家财万贯,只是财旺人不旺,代代单传。吕大钟焦急万分,抱孙心切,于是,当他的独生子吕人旺刚满十八岁时,他就给儿子娶了一妻二妾,期望未来的吕家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这天,吕人旺和镇上的几个秀才相约去县学拜会老师。不料,一直到了四更天,吕人旺还没有回来,吕大钟着急地起身去找儿子。

吕大钟一直找到了镇外。这镇外有一口大池塘,池塘的后面有一座关帝庙,庙门的缝隙里透出一丝灯光,细听,庙里有人声嚷嚷;再细听,那嚷嚷声里还夹着儿子的声音!吕大钟快步走过去,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里面杯盘狼藉,酒气冲天,几个秀才正热烈地谈论着什么。

吕大钟听了一阵,终于明白了:这几年全国发生了几十起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弄得读书人人人自危。今天他们去县学拜会老师,又听到了新的噩耗:有个叫徐骏的江南文士,只因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两句,朝廷便认定其心存诽谤,被判了斩立决。从县城回来已是傍晚,他们买了酒菜来到关帝庙,先是趁着夜色焚香烧纸,遥祭冤死的文人,接着借酒浇愁。喝着喝着,有人提议:“既然清廷如此残暴,我们何不反了它!”也是酒壮人胆,大家群起响应。因起事需要财力支撑.而吕家是镇上的首富,所以就公推吕人旺为首领。

听到这里,吕大钟吓坏了,大喝一声:“住口!”秀才们吃了一惊,待看清是吕大钟,又都松了一口气。

吕大钟叹了一声,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见识劝告他们:“刚刚灭亡的明朝,以一个国家的兵力、财力,尚且难以抵挡大清的虎狼之师,你们这几个文人想起事,那不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吗?别让几杯酒烧昏了头!”

秀才们才不听他的,吕大钟只好伸手拉儿子:“咱们不要瞎掺和。钱财咱已经有了,等到儿孙绕膝,那才是天伦之乐呢!”

儿子推开他,吐出满嘴的酒气和豪言壮语:“别管我,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

吕大钟知道,这些文人一旦犯了犟脾气,那是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既然用强不行,那就智取吧。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我说起事必败,你们说起事必成,无凭无据,争不出个结果来。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请教一下关老爷,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秀才们认定起事是正义之举,正义之举就一定会成功,也一定会得到神灵的庇护和支持,所以就说:“你就说怎样请教吧。”

吕大钟说:“周仓手里的大刀是铁制的,总有五六十斤吧?现在把它扔进池塘里,如果能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那就预示着起事成功,你们就放手去干;如果铁刀落水即沉,说明起事必败,你们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铁刀浮水,这不是骗三岁小孩的把戏吗?可这些秀才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好。他们饱读史书,知道历史上的多次起事都是有些异兆的,比如陈胜吴广起事,就碰到了鱼肚藏书的异兆。既然鱼肚里可以藏书,铁刀怎么就不会浮水呢?

吕大钟暗自笑了,这群秀才是喝醉了酒,才弱智到相信铁刀可以浮水。他就是要利用他们醉酒这段时间,尽早让他们打消起事计划。

那时天已大亮,很多人来到了镇外。他们看见几个秀才把周仓的大刀抬到了池塘边,纷纷围上来,伸长了脖子瞧稀奇。

两个秀才抬起铁刀,同时撒手,铁刀就落进了水里,溅起一片水花。果不其然,铁刀入水即沉。吕大钟得意地笑着去拉儿子。

吕人旺又一次推开他:“拉我干什么?好好盯着水面!”

水面有什么好盯的?吕大钟刚想说,却再也张不开嘴了: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奇迹出现了,那把铁刀竟然浮了上来,漂在了水面上!

围观的人也都瞪大了眼睛。秀才们忍不住欢呼雀跃。他们把吕人旺抬起来抛得老高,大声喊道:“铁刀浮水,关老爷显灵,我们起事一定成功!”

那把铁刀就那样浮在水面上,足足有一袋烟的工夫,才又缓缓地沉下去。

吕大钟瘫坐在地上,喃喃道:“铁刀真能浮水,这是怎么回事啊!”

吕人旺却兴奋异常,把老爹拉了起来,说:“快给我们准备一笔银子,我们明天就要分头行动!”

不料,官府的动作比秀才们更快,当天下午县老爷就带人把吕人旺几个秀才给抓了起来。清朝当时对“谋反”二字最为敏感,鹰犬遍布各地,时刻监视着可疑动向。铁刀浮水那样大的动静,自然很快就被人报到了官府。

眼见儿子被押上囚车,吕大钟跌跌撞撞地奔过来,“扑通”跪在县老爷的面前,双手抓挠着自己的胸口说:“县老爷,这事不能怪我儿子,铁刀浮水,全怪我呀!”

县老爷饶有兴致地问:“你能让铁刀浮水?”吕大钟连连点头:“不是我能让铁刀浮水,而是铁刀浮水与我有关!”然后不管不顾地说出了其中的惊天秘密。

吕大钟年轻时家里很穷,他一直幻想有一天能发家致富,儿孙满堂。到了四十岁时,机会终于来了。吕大钟结识了一个富商,他假意邀商人到家里做客,却在酒里下了药,然后将昏睡的商人绑了石头,沉进关帝庙前的这口池塘里。商人留下的钱财,被他拿来买田地开店铺,渐渐就成了小镇的富户。富起来的吕大钟也想娶上三妻四妾,繁衍一群儿子,可惜谋杀商人那次被吓破了胆,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昨天晚上,为断了儿子起事的念头,吕大钟才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按照常理,铁刀是不会浮水的。可他那会儿忘了,水下有一个冤魂,有一个屈死鬼!那屈死鬼使尽全力,双手托举,铁刀能不浮水吗?

听到这里,正巧有一阵北风吹过,县老爷也觉得毛骨悚然,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吕大钟说:“都是真的,我对那商人谋财害命,那屈死鬼要我断子绝孙!这事情瞒得了人,却瞒不过神,关老爷看得清清楚楚。事到如今,我心里堵得难受,再不敢隐瞒,原原本本全部坦白,该打该杀全凭县老爷做主,只求你放了我儿子。”

县老爷却说:“空口无凭,不好定罪。等找到证据再说。”说罢就调来一些官兵挖沟放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在塘底的西南角果然露出了一具骸骨。

围观的人们一齐惊呼,关老爷果然灵验,铁刀浮水,原来是要为这屈死鬼报仇!县老爷这才吩咐手下拿下吕大钟,签字画押。

然而,池塘里的水被放尽以后,又一个奇迹出现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早晨扔下的铁刀,原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一只乌龟的脊背上!

看到这些,县老爷突然放声大笑起来,指着那只乌龟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这磨盘大的乌龟,足可以驮起百斤重物。也就是说,所谓的铁刀浮水,并不是冤魂托举,更不是关老爷显灵,而是这只乌龟所为!吕大钟之所以坦白交代,一是他做贼心虚,二是他救子心切罢了!因此本官奉劝大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至于吕人旺这帮秀才,既然有了反叛朝廷的举动,那是谁也救不了的。”

吕家父子被先后正法,他这一门单传的香火算是彻底熄灭了。


我们将在这一节当中说清楚两个关键概念:潜意识、巫术,然后以之来说明为什么“催眠”可以蒙混于其中。


事实上,巫术与催眠,这两个议题有很多相互交叉的地方——现代心理学的很多理论,其实是提炼于古代巫术,其中的先进代表便是分析心理学的鼻祖:卡尔•荣格——因此,在力图分开讨论这两个议题的时候,我们也避免不了应有的相互交叉。


 1、潜意识


现代心理学的贡献,是为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开拓出了“潜意识”的未知领域(其实《道藏》经典当中也谈得很多,只是在理论上没有被系统化)。我们在这里的任务,就是需要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什么是“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以及“意识”。


弗洛伊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贡献是突破性的,但是,秉承着西方哲学史的理性原则,他仅仅将“意识”作为人格的中心,认为“无意识”只是意识的衍生物。在这个学科的起步过程当中,弗洛伊德所扮演的是开天辟地的角色,还需要后来人继续推进。于是,在于佛洛伊德分道扬镳以后,荣格便针锋相对地指出:

我则宁取相反的路线,我要说,最初的东西显然是无意识,意识是从无意识状态中呈现出来的。我们的早期童年是无意识的。天性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无意识,而意识只不过是它的产物(《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从前有个穷汉叫武斌,三十多了还说不上媳妇。媒婆只要向女方家一提,他家只有几亩薄地,还有年迈的爹娘,对方肯定摇头拒绝。爹娘为此自怨自艾,恨不能早早死掉好给儿子减负,但武斌是个孝子,他总是安慰老人说,宁肯打一辈子光棍,也要好好奉养双亲。

  这天早晨,武斌照例做好了早饭,去叫爹娘起床。可走进爹娘的卧房,他顿时吓了一跳:二老不见了,卧房空地上,挤着一公一母两头老水牛。两头水牛一见武斌,立马“哞哞”叫唤起来,无限疼爱地在他脸上、手上舔舐着。武斌仓皇失措,一边叫唤,一边里里外外寻了个遍,爹娘的确不在了,只有这凭空多出来的两头水牛,难道……

  武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难以置信地问两头水牛:“你们是我爹娘变的吗?如果是,你们就各自点三下头。”两条水牛仿佛听得懂他的话,它们一起点了三次头。

  武斌吓傻了,抱住两头老水牛大哭起来,埋怨他们为何这样做。

  不管怎样,日子还得过。靠两头老水牛帮助,武斌开荒种地,家境渐渐殷实起来。这两头牛根本用不着他驱使,总是拼了命地干活,每天都一直干到累瘫了才罢休。武斌对它们当然更是精心照料,无人时都以爹娘称呼它们,下田回来再累也要先伺候好它们,自己才肯休息。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随着家境的改变,媒婆开始主动登门为他介绍媳妇。不久,武斌与一个名叫莲儿的姑娘结为了夫妻。

  这时的武斌家里,已经另买了大牲口,那两头爹娘变成的老水牛,因为耗尽了气力,实在干不动了,便被放养在后院里养老。莲儿觉得奇怪,问丈夫为什么要白白养着它们,不把它们卖掉?

  自从爹娘变成老水牛后,别人问起他们哪儿去了,武斌总是谎称他们走失了,不敢讲真话。所以,武斌骗老婆说,这两头水牛对他发家致富有大恩大德,一定要为它们养老送终。

  这天,一个在镇上开绸缎庄的朋友要去南方上货,邀武斌同往,一起去开开眼界。武斌早有弃农经商的念头,便趁此机会跟了去。结果,他前脚走,莲儿后脚就把村里的屠夫叫了来,把那两头老水牛卖了。一个月后武斌回来,头一件事就是去后院探望,一瞧两头老水牛不见了,他像疯了一样,一把拎起老婆来,厉声质问水牛哪去了。当他得知爹娘的去处后,伤心欲绝。

  武斌追到屠户家,两条牛的肉早卖光了,牛皮也卖给了邻村一个皮匠。武斌又马不停蹄地追到皮匠家,那两张牛皮制作的物件,只剩下了一双皮靴和一条腰带。武斌捧起皮靴和腰带,哭得死去活来。皮匠吓坏了,哆嗦着说:“武斌啊,你……别哭了,这皮靴和腰带,我白送你了。”

  一晃又几年,皮靴和腰带一直被武斌珍藏着,从不舍得穿戴。

  因为武斌家境富裕,一天深夜,一伙土匪闯进了他家,要绑他的票。武斌听得声响,赶紧手忙脚乱地穿上了那双珍藏的皮靴,刚要系上那条牛皮腰带,土匪已冲了过来,抢过腰带,就用这条腰带把他两手反绑起来,带走了。

  也不知走了几天,这天半夜,武斌被关在一个山洞里,他听见两个看守在交谈,说是他家的赎金一直没有送来,土匪头火了,说明天一早要撕他的票。武斌听了,心慌了,可手被牛皮腰带反绑着,无计可施,只有暗自垂泪。

  忽然,武斌觉得被绑的双手一下子自由了,他活动着酸痛的肩膀,回身借着洞壁上的火把一瞧,那条腰带已经断了,断成了一节一节的。他抑制着激动,把腰带断片收拢起来,揣进怀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向洞口摸去。

  老天爷帮忙,那两个看守一左一右倚在洞口睡着了。武斌出了洞,刚走出没几步,踩响了一堆枯叶,看守猛然惊醒,拿刀提弓,吆喝着追了过来。

  武斌不管不顾,顺着崎岖的羊肠小径朝山下狂奔,但他被绑数日,吃不上喝不上,哪还跑得动?眼瞅着后面的人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脚上那双皮靴,突然自己开始发力,他就像踏在两只气垫船上,不用自己使劲,就腾云驾雾般飞奔起来,很快便将追兵甩得无影无踪。

  直到天光放亮,那双皮靴才停了下来,这时,武斌再打量脚上这双靴子,它们已经底掉帮裂,开嘴绽线,成了一双扔在街上都没人要的破鞋。武斌知道,这是爹娘在显灵,在救他呀!他找了根荆条子,绑好皮靴,搭在肩膀上,光着脚丫继续赶路。十多天后,他靠着沿路乞讨,终于平安返回了家中。

  武斌找人打了个檀香木盒,把救命的皮靴和腰带断片放进去,把木盒深深地埋在院内空地里。不管怎么样,爹娘的血肉之躯,只剩下这些了,还是让他们入土为安吧。

  但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不久,掩埋木盒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树苗。谁也不认识这棵小树苗是什么品种,应该怎么命名,而且更意外的是,它的树干上长出了一个形状奇怪的树洞。

  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纷纷劝武斌,快把这棵怪树挖出来扔了吧。武斌则非常坚决,说什么也不肯。三年后,这棵怪树已有房檐高,那个树洞也越变越大,足以窝进一个人了。也就在这时,武斌身体突然垮了,经老郎中诊断是长了一个瘤子,没出仨月,他便气绝身亡。临终前,武斌立下了遗嘱:把这棵怪树砍倒,他要躺在那个树洞里落葬。

  下葬那天,武斌躺在怪树的树洞里,被埋进了墓穴。当吊丧的人们离去后,黑暗的地下,墓中有武斌爹娘的声音在轻轻回荡:“宝贝儿子,知道你只剩三年阳寿了,我和你娘就长成了这个树洞。”“儿啊,在爹娘的怀抱里好好睡吧!”武斌听着,嘴角微笑着咧了咧,安逸地出了一口长气……



关于“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孩童的成长经验当中得到验证。孩童最初是没有“自我”的,这一时期,他们并不会用第一人称“我”来指称自己,而是使用第三人称来指称自己,通常是乳名,比如“甜甜肚子饿了”、“芳芳想睡觉了”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间段的孩童其实在精神上尚未出生,他们仍旧处于蒙昧混沌的状态,完全生活在无意识当中。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孩童能够在梦境当中看到超出他自身经验的画面,诸如历史上的其他时代,某个从未到过的地方,等等。这些内容,在荣格的体系当中被划分为“集体无意识”。


一直到了某个阶段(大概5岁左右),这些经验,会随着“意识”的本能萌芽与成型逐渐消散。这是因为,一旦孩童真正从精神上诞生出来以后,在这个新生的意识层面,他的“自我”与“无意识”的链接便越来越弱:

当时意识开始破晓时,当儿童开始感到他的存在时,他仍与那个他刚刚从中浮现出来的最初的心理世界即深层无意识状态紧密相连。因此,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都知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简单总结,所谓“意识”,就是我们白天醒着时候的这个“自我”,主动地工作、主动地学习;而所谓“潜意识”,则是我们夜里睡着以后,那个还在维持呼吸的“自我”——这里很明显有两个“自我”:因为处理呼吸,乃至处理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的那个“自我”,很明显不是白天主动工作、学习的“自我”

民间修房盖屋,要请阴阳先生择日子,只所以这样,是害怕不巧砸坏了土地神的脑袋,今天讲的这个故事,讲就是土地神脑袋被人砸的事。

小道主持一座小土地庙的庙务,说是主持,其实庙里也就他一个道士。

近来小道发现一件让人纳闷不已的事情,庙里神龛前的长明灯,原来添一次油用七天,现在无缘无故只能用六天。当地民风淳朴,就是有个把小贼,也绝对不敢来庙里偷油。

想不出原由,小道决定暗地里查个究竟。

夜晚到亥初时分,小道打座已毕,却没如往常一样回到宿处,而是偷偷藏在了挂长明灯的大柱后面。

刚到子时,柱子前突然多了一个光脑袋的老头,只见老头脑袋上疤痕累累,不停地用长明灯里的香油往头上抹。

小道走出来一把抓住老头子,口里说道:“你是谁家的?怎敢用居士们的功德为自己疗伤?”

那老头也不挣扎,开口一句话就吓住了小道:“我就是你天天供奉的土地神呀!”

见到土地神现身,小道惊讶的差点说不出话来,不由的松开了手。可见老头满脑袋是伤,又充满了疑惑:“你是土地,是一个村的管理神,咋会落到这般田地?”

“李逊之家盖房挖地基,一镢头下来就把我的头打成这样!”土地回答。

小道知道李逊之家有良田百亩,骡马几十头,是方圆五十里内赫赫有名的富户。但因其品行不端,做下的欺男霸女恶事数不胜数,乡亲们对他恨的咬牙切齿,背地里称他“李孙子”。近日听说李逊之盖房子,请的是有名的阴阳先生,咋会择错日子呢?转念一想,也许阴阳先生是有意为之,借机消磨李逊之这个恶霸。

想到这里,小道问土地神:“李逊之家把你打伤的,你该找他的晦气呀?”

土地神回答:“李逊之家祖上积德很盛,我现在奈何不了他!”

小道知道:李逊之的祖父曾于大旱之年开仓放粮救人无数,其父亲斋僧济贫人称“李大善人”。

回头再看廊柱上的楹联“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上积有余殃,殃尽则昌;行恶必灭,行恶不灭,祖上积有余德,德尽则灭”。说的一点都不错,只是不知道李逊之什么时候会糟蹋完祖上的阴德。

小道忍不住问:“那你什么时候能够奈何李逊之?”

“鲤鱼上东楼之日。”土地神答道。

“鲤鱼上东楼!”小道惊讶不已,鲤鱼啥时候才能上楼呀?

看到小道一脸不解的神情,土地神却再也不肯多说一句。小道知道这是天机,也不再问,任由老头用香油疗伤,只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个老头。

弹指十年,李逊之的儿子大婚。请的十几位厨师三天前就拉开了场子,各干其事。其中有专管炸鱼的厨子一个不留神,被李家的老猫叼走一条大鲤鱼,在众人喊打声中,老猫急不择路,一跃一窜上了东面的楼房。下面众人张慌之间,不提防打翻了油锅,火骤然而起,众人只有躲的功夫,没有救的余地,李逊之万贯家产倾刻间化为乌有。

从此,李逊之家境一日不如一日,最后一贫如洗,竟饿死在了讨饭路上。小道闻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真是毫厘不爽!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我们突然胃痛(或者其他脏腑痛),这个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对自己说:不要再痛了,不要再痛了——可事实上,根本控制不了;相应的,我们每分每秒的呼吸,也完全不需要去自控,我们不需要分分秒秒地告诉自己:我要呼吸,我要呼吸。


人体有两大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粗略解说,前者就是“白天醒着的自我”,后者则是“晚上说着以后的自我”。如果将之与现代心理学进行比较,可以粗略地(并不绝对,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概念)划分为:运动神经系统——意识(醒着的);植物神经系统——潜意识(睡着的)。


其实,并非要“意识”睡下去以后“潜意识”才出来,“潜意识”一直都存在,只是由于醒着的时候,“意识”太强大(谁会去注意自己呼吸没呼吸,五脏六腑是否运行有序呢?),所以我们才看不见“潜意识”的存在。


这个地方就是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分野之处: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完全私人性的,掌握了个人的原始欲望(主要是繁殖本能),而意识层面的“自我”则完全被这个原始欲望所掌控,因而大多数心理问题的原因,都被佛洛伊德归结为“繁殖本能不能得到满足”;荣格则在这个基础之上,将“潜意识”拓展为社会集体性的,称之为“集体无意识”,认为个人的原始欲望只在其中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其中更多的内容则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熏陶


并且,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某些技术操作,个人意识能够与集体无意识进行沟通——这就进入了我们的下一个议题:巫术


2、巫术


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影响,一旦谈到“巫术”,我们的神经马上就会绷起一根弦:这是在搞封建迷信。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苏轼有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我们能够跳出“人类”的自我定位,会发现,这群生物真是个有趣的怪东西:古往今来,巫术始终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史


在今天这样一个提倡科学的时代里,君不见,仍有大批量的人群去触摸“霍去病”的塑像,要图一个去病的健康吉利;又或是,在小编的老家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小男孩不准吃猪脚,因为猪脚的方言发音是“猪蹄叉”,一旦吃了这玩意,就意味着长大以后结婚,老婆会劈腿。


近代著名人类学学家弗雷泽,强调巫术是“同类相生”的类比思维,认为巫术乃是人类在原始社会里的一种落后的思维方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人类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的巫术只是一个人类思维的低级阶段:将古人的姓名类比健康、将食物的发音类比婚姻破裂。


其实这个观点仍旧流于表面,殊不知,早在两千年前,《墨子》(《道藏•诸子文集》)就已经提出:“非类不比”——类比思维,在道教传统,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其实是为末流


至于当今国际人类学界,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则早已将弗雷泽所扬弃,认为:巫术乃是将经由集体无意识(社会人群)所形成的文化,解析为某种符号象征,然后通过巫师的进入个人潜意识状态,与符号象征(集体舞意识)进行沟通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因此,道教之所以能够将巫术进行吸收和升华,正是因为巫术本身不是反理性、反逻辑的——反理性、反逻辑的,那叫迷信


所以,摸“霍去病”图健康,避免吃猪脚,都可以得到更为合理的巫术解释了:这并不是简单的类比,而是人们希望从集体无意识的符号(文字)当中得到自我提醒:我向往健康、我向往美满的婚姻。


3、为什么说“观元辰宫”只是心理催眠?


中国先秦时期的大巫师“观射父”,既参与国事,又通晓宗教礼仪,便是南方巫师文化的杰出代表,楚昭王有什么问题都要询问他,两人的对话被记载《国语·楚语》当中: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小镇上有个叫吕大钟的人,家财万贯,只是财旺人不旺,代代单传。吕大钟焦急万分,抱孙心切,于是,当他的独生子吕人旺刚满十八岁时,他就给儿子娶了一妻二妾,期望未来的吕家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这天,吕人旺和镇上的几个秀才相约去县学拜会老师。不料,一直到了四更天,吕人旺还没有回来,吕大钟着急地起身去找儿子。

吕大钟一直找到了镇外。这镇外有一口大池塘,池塘的后面有一座关帝庙,庙门的缝隙里透出一丝灯光,细听,庙里有人声嚷嚷;再细听,那嚷嚷声里还夹着儿子的声音!吕大钟快步走过去,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里面杯盘狼藉,酒气冲天,几个秀才正热烈地谈论着什么。

吕大钟听了一阵,终于明白了:这几年全国发生了几十起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弄得读书人人人自危。今天他们去县学拜会老师,又听到了新的噩耗:有个叫徐骏的江南文士,只因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两句,朝廷便认定其心存诽谤,被判了斩立决。从县城回来已是傍晚,他们买了酒菜来到关帝庙,先是趁着夜色焚香烧纸,遥祭冤死的文人,接着借酒浇愁。喝着喝着,有人提议:“既然清廷如此残暴,我们何不反了它!”也是酒壮人胆,大家群起响应。因起事需要财力支撑.而吕家是镇上的首富,所以就公推吕人旺为首领。

听到这里,吕大钟吓坏了,大喝一声:“住口!”秀才们吃了一惊,待看清是吕大钟,又都松了一口气。

吕大钟叹了一声,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见识劝告他们:“刚刚灭亡的明朝,以一个国家的兵力、财力,尚且难以抵挡大清的虎狼之师,你们这几个文人想起事,那不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吗?别让几杯酒烧昏了头!”

秀才们才不听他的,吕大钟只好伸手拉儿子:“咱们不要瞎掺和。钱财咱已经有了,等到儿孙绕膝,那才是天伦之乐呢!”

儿子推开他,吐出满嘴的酒气和豪言壮语:“别管我,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

吕大钟知道,这些文人一旦犯了犟脾气,那是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既然用强不行,那就智取吧。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我说起事必败,你们说起事必成,无凭无据,争不出个结果来。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请教一下关老爷,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秀才们认定起事是正义之举,正义之举就一定会成功,也一定会得到神灵的庇护和支持,所以就说:“你就说怎样请教吧。”

吕大钟说:“周仓手里的大刀是铁制的,总有五六十斤吧?现在把它扔进池塘里,如果能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那就预示着起事成功,你们就放手去干;如果铁刀落水即沉,说明起事必败,你们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铁刀浮水,这不是骗三岁小孩的把戏吗?可这些秀才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好。他们饱读史书,知道历史上的多次起事都是有些异兆的,比如陈胜吴广起事,就碰到了鱼肚藏书的异兆。既然鱼肚里可以藏书,铁刀怎么就不会浮水呢?

吕大钟暗自笑了,这群秀才是喝醉了酒,才弱智到相信铁刀可以浮水。他就是要利用他们醉酒这段时间,尽早让他们打消起事计划。

那时天已大亮,很多人来到了镇外。他们看见几个秀才把周仓的大刀抬到了池塘边,纷纷围上来,伸长了脖子瞧稀奇。

两个秀才抬起铁刀,同时撒手,铁刀就落进了水里,溅起一片水花。果不其然,铁刀入水即沉。吕大钟得意地笑着去拉儿子。

吕人旺又一次推开他:“拉我干什么?好好盯着水面!”

水面有什么好盯的?吕大钟刚想说,却再也张不开嘴了: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奇迹出现了,那把铁刀竟然浮了上来,漂在了水面上!

围观的人也都瞪大了眼睛。秀才们忍不住欢呼雀跃。他们把吕人旺抬起来抛得老高,大声喊道:“铁刀浮水,关老爷显灵,我们起事一定成功!”

那把铁刀就那样浮在水面上,足足有一袋烟的工夫,才又缓缓地沉下去。

吕大钟瘫坐在地上,喃喃道:“铁刀真能浮水,这是怎么回事啊!”

吕人旺却兴奋异常,把老爹拉了起来,说:“快给我们准备一笔银子,我们明天就要分头行动!”

不料,官府的动作比秀才们更快,当天下午县老爷就带人把吕人旺几个秀才给抓了起来。清朝当时对“谋反”二字最为敏感,鹰犬遍布各地,时刻监视着可疑动向。铁刀浮水那样大的动静,自然很快就被人报到了官府。

眼见儿子被押上囚车,吕大钟跌跌撞撞地奔过来,“扑通”跪在县老爷的面前,双手抓挠着自己的胸口说:“县老爷,这事不能怪我儿子,铁刀浮水,全怪我呀!”

县老爷饶有兴致地问:“你能让铁刀浮水?”吕大钟连连点头:“不是我能让铁刀浮水,而是铁刀浮水与我有关!”然后不管不顾地说出了其中的惊天秘密。

吕大钟年轻时家里很穷,他一直幻想有一天能发家致富,儿孙满堂。到了四十岁时,机会终于来了。吕大钟结识了一个富商,他假意邀商人到家里做客,却在酒里下了药,然后将昏睡的商人绑了石头,沉进关帝庙前的这口池塘里。商人留下的钱财,被他拿来买田地开店铺,渐渐就成了小镇的富户。富起来的吕大钟也想娶上三妻四妾,繁衍一群儿子,可惜谋杀商人那次被吓破了胆,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昨天晚上,为断了儿子起事的念头,吕大钟才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按照常理,铁刀是不会浮水的。可他那会儿忘了,水下有一个冤魂,有一个屈死鬼!那屈死鬼使尽全力,双手托举,铁刀能不浮水吗?

听到这里,正巧有一阵北风吹过,县老爷也觉得毛骨悚然,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吕大钟说:“都是真的,我对那商人谋财害命,那屈死鬼要我断子绝孙!这事情瞒得了人,却瞒不过神,关老爷看得清清楚楚。事到如今,我心里堵得难受,再不敢隐瞒,原原本本全部坦白,该打该杀全凭县老爷做主,只求你放了我儿子。”

县老爷却说:“空口无凭,不好定罪。等找到证据再说。”说罢就调来一些官兵挖沟放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在塘底的西南角果然露出了一具骸骨。

围观的人们一齐惊呼,关老爷果然灵验,铁刀浮水,原来是要为这屈死鬼报仇!县老爷这才吩咐手下拿下吕大钟,签字画押。

然而,池塘里的水被放尽以后,又一个奇迹出现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早晨扔下的铁刀,原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一只乌龟的脊背上!

看到这些,县老爷突然放声大笑起来,指着那只乌龟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这磨盘大的乌龟,足可以驮起百斤重物。也就是说,所谓的铁刀浮水,并不是冤魂托举,更不是关老爷显灵,而是这只乌龟所为!吕大钟之所以坦白交代,一是他做贼心虚,二是他救子心切罢了!因此本官奉劝大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至于吕人旺这帮秀才,既然有了反叛朝廷的举动,那是谁也救不了的。”

吕家父子被先后正法,他这一门单传的香火算是彻底熄灭了。


“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实上天,黎实下地。’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不然,夫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


周朝以前的古人能够沟通天地(沟通天地,其实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沟通集体无意识),是为巫师(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但是而周朝以后,这个功能逐渐消失了,楚昭王就问观射父:为啥?


大巫师回答:因为古人“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实就是说上古之人,身心清净不二,能够长期地处于意识合一状态,“意识”与“潜意识”既彼此独立又彼此融合,不像我们现代人,两者过于分裂,所以古人能够沉入“潜意识”的深处——集体无意识(天地),并以之沟通。这种状态,其实就是《道德经》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正如前文所述,婴儿的特点就是,“意识”尚未从“无意识”当中分离出来,所以是“载营魄抱一”——身心一致,彼此不离。

民间修房盖屋,要请阴阳先生择日子,只所以这样,是害怕不巧砸坏了土地神的脑袋,今天讲的这个故事,讲就是土地神脑袋被人砸的事。

小道主持一座小土地庙的庙务,说是主持,其实庙里也就他一个道士。

近来小道发现一件让人纳闷不已的事情,庙里神龛前的长明灯,原来添一次油用七天,现在无缘无故只能用六天。当地民风淳朴,就是有个把小贼,也绝对不敢来庙里偷油。

想不出原由,小道决定暗地里查个究竟。

夜晚到亥初时分,小道打座已毕,却没如往常一样回到宿处,而是偷偷藏在了挂长明灯的大柱后面。

刚到子时,柱子前突然多了一个光脑袋的老头,只见老头脑袋上疤痕累累,不停地用长明灯里的香油往头上抹。

小道走出来一把抓住老头子,口里说道:“你是谁家的?怎敢用居士们的功德为自己疗伤?”

那老头也不挣扎,开口一句话就吓住了小道:“我就是你天天供奉的土地神呀!”

见到土地神现身,小道惊讶的差点说不出话来,不由的松开了手。可见老头满脑袋是伤,又充满了疑惑:“你是土地,是一个村的管理神,咋会落到这般田地?”

“李逊之家盖房挖地基,一镢头下来就把我的头打成这样!”土地回答。

小道知道李逊之家有良田百亩,骡马几十头,是方圆五十里内赫赫有名的富户。但因其品行不端,做下的欺男霸女恶事数不胜数,乡亲们对他恨的咬牙切齿,背地里称他“李孙子”。近日听说李逊之盖房子,请的是有名的阴阳先生,咋会择错日子呢?转念一想,也许阴阳先生是有意为之,借机消磨李逊之这个恶霸。

想到这里,小道问土地神:“李逊之家把你打伤的,你该找他的晦气呀?”

土地神回答:“李逊之家祖上积德很盛,我现在奈何不了他!”

小道知道:李逊之的祖父曾于大旱之年开仓放粮救人无数,其父亲斋僧济贫人称“李大善人”。

回头再看廊柱上的楹联“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上积有余殃,殃尽则昌;行恶必灭,行恶不灭,祖上积有余德,德尽则灭”。说的一点都不错,只是不知道李逊之什么时候会糟蹋完祖上的阴德。

小道忍不住问:“那你什么时候能够奈何李逊之?”

“鲤鱼上东楼之日。”土地神答道。

“鲤鱼上东楼!”小道惊讶不已,鲤鱼啥时候才能上楼呀?

看到小道一脸不解的神情,土地神却再也不肯多说一句。小道知道这是天机,也不再问,任由老头用香油疗伤,只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个老头。

弹指十年,李逊之的儿子大婚。请的十几位厨师三天前就拉开了场子,各干其事。其中有专管炸鱼的厨子一个不留神,被李家的老猫叼走一条大鲤鱼,在众人喊打声中,老猫急不择路,一跃一窜上了东面的楼房。下面众人张慌之间,不提防打翻了油锅,火骤然而起,众人只有躲的功夫,没有救的余地,李逊之万贯家产倾刻间化为乌有。

从此,李逊之家境一日不如一日,最后一贫如洗,竟饿死在了讨饭路上。小道闻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真是毫厘不爽!


因此,正如《左传》(国语)所言,先秦以前、周朝以后的巫师尚且不具备身心清静不二,沟通天地的能力,那么,在秦汉以后2000年的今天,究竟又有几人能够拥有这份功力呢(还有真正的巫师存在吗)?——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小编收集的资料显示,现如今在做“观元辰宫”的台湾商家,虽然托名道教闾山派,实际上应该是没有接到法脉,是为另外一支民间巫术派,其中杂糅了民间通灵术(驭鬼)、西方通灵术、以及西方心理学(催眠)。


通灵驭鬼难以考察,口说无凭,我们就说今天“观元辰宫”(观灵术)当中的心理学催眠术。

 从前有个穷汉叫武斌,三十多了还说不上媳妇。媒婆只要向女方家一提,他家只有几亩薄地,还有年迈的爹娘,对方肯定摇头拒绝。爹娘为此自怨自艾,恨不能早早死掉好给儿子减负,但武斌是个孝子,他总是安慰老人说,宁肯打一辈子光棍,也要好好奉养双亲。

  这天早晨,武斌照例做好了早饭,去叫爹娘起床。可走进爹娘的卧房,他顿时吓了一跳:二老不见了,卧房空地上,挤着一公一母两头老水牛。两头水牛一见武斌,立马“哞哞”叫唤起来,无限疼爱地在他脸上、手上舔舐着。武斌仓皇失措,一边叫唤,一边里里外外寻了个遍,爹娘的确不在了,只有这凭空多出来的两头水牛,难道……

  武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难以置信地问两头水牛:“你们是我爹娘变的吗?如果是,你们就各自点三下头。”两条水牛仿佛听得懂他的话,它们一起点了三次头。

  武斌吓傻了,抱住两头老水牛大哭起来,埋怨他们为何这样做。

  不管怎样,日子还得过。靠两头老水牛帮助,武斌开荒种地,家境渐渐殷实起来。这两头牛根本用不着他驱使,总是拼了命地干活,每天都一直干到累瘫了才罢休。武斌对它们当然更是精心照料,无人时都以爹娘称呼它们,下田回来再累也要先伺候好它们,自己才肯休息。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随着家境的改变,媒婆开始主动登门为他介绍媳妇。不久,武斌与一个名叫莲儿的姑娘结为了夫妻。

  这时的武斌家里,已经另买了大牲口,那两头爹娘变成的老水牛,因为耗尽了气力,实在干不动了,便被放养在后院里养老。莲儿觉得奇怪,问丈夫为什么要白白养着它们,不把它们卖掉?

  自从爹娘变成老水牛后,别人问起他们哪儿去了,武斌总是谎称他们走失了,不敢讲真话。所以,武斌骗老婆说,这两头水牛对他发家致富有大恩大德,一定要为它们养老送终。

  这天,一个在镇上开绸缎庄的朋友要去南方上货,邀武斌同往,一起去开开眼界。武斌早有弃农经商的念头,便趁此机会跟了去。结果,他前脚走,莲儿后脚就把村里的屠夫叫了来,把那两头老水牛卖了。一个月后武斌回来,头一件事就是去后院探望,一瞧两头老水牛不见了,他像疯了一样,一把拎起老婆来,厉声质问水牛哪去了。当他得知爹娘的去处后,伤心欲绝。

  武斌追到屠户家,两条牛的肉早卖光了,牛皮也卖给了邻村一个皮匠。武斌又马不停蹄地追到皮匠家,那两张牛皮制作的物件,只剩下了一双皮靴和一条腰带。武斌捧起皮靴和腰带,哭得死去活来。皮匠吓坏了,哆嗦着说:“武斌啊,你……别哭了,这皮靴和腰带,我白送你了。”

  一晃又几年,皮靴和腰带一直被武斌珍藏着,从不舍得穿戴。

  因为武斌家境富裕,一天深夜,一伙土匪闯进了他家,要绑他的票。武斌听得声响,赶紧手忙脚乱地穿上了那双珍藏的皮靴,刚要系上那条牛皮腰带,土匪已冲了过来,抢过腰带,就用这条腰带把他两手反绑起来,带走了。

  也不知走了几天,这天半夜,武斌被关在一个山洞里,他听见两个看守在交谈,说是他家的赎金一直没有送来,土匪头火了,说明天一早要撕他的票。武斌听了,心慌了,可手被牛皮腰带反绑着,无计可施,只有暗自垂泪。

  忽然,武斌觉得被绑的双手一下子自由了,他活动着酸痛的肩膀,回身借着洞壁上的火把一瞧,那条腰带已经断了,断成了一节一节的。他抑制着激动,把腰带断片收拢起来,揣进怀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向洞口摸去。

  老天爷帮忙,那两个看守一左一右倚在洞口睡着了。武斌出了洞,刚走出没几步,踩响了一堆枯叶,看守猛然惊醒,拿刀提弓,吆喝着追了过来。

  武斌不管不顾,顺着崎岖的羊肠小径朝山下狂奔,但他被绑数日,吃不上喝不上,哪还跑得动?眼瞅着后面的人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脚上那双皮靴,突然自己开始发力,他就像踏在两只气垫船上,不用自己使劲,就腾云驾雾般飞奔起来,很快便将追兵甩得无影无踪。

  直到天光放亮,那双皮靴才停了下来,这时,武斌再打量脚上这双靴子,它们已经底掉帮裂,开嘴绽线,成了一双扔在街上都没人要的破鞋。武斌知道,这是爹娘在显灵,在救他呀!他找了根荆条子,绑好皮靴,搭在肩膀上,光着脚丫继续赶路。十多天后,他靠着沿路乞讨,终于平安返回了家中。

  武斌找人打了个檀香木盒,把救命的皮靴和腰带断片放进去,把木盒深深地埋在院内空地里。不管怎么样,爹娘的血肉之躯,只剩下这些了,还是让他们入土为安吧。

  但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不久,掩埋木盒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树苗。谁也不认识这棵小树苗是什么品种,应该怎么命名,而且更意外的是,它的树干上长出了一个形状奇怪的树洞。

  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纷纷劝武斌,快把这棵怪树挖出来扔了吧。武斌则非常坚决,说什么也不肯。三年后,这棵怪树已有房檐高,那个树洞也越变越大,足以窝进一个人了。也就在这时,武斌身体突然垮了,经老郎中诊断是长了一个瘤子,没出仨月,他便气绝身亡。临终前,武斌立下了遗嘱:把这棵怪树砍倒,他要躺在那个树洞里落葬。

  下葬那天,武斌躺在怪树的树洞里,被埋进了墓穴。当吊丧的人们离去后,黑暗的地下,墓中有武斌爹娘的声音在轻轻回荡:“宝贝儿子,知道你只剩三年阳寿了,我和你娘就长成了这个树洞。”“儿啊,在爹娘的怀抱里好好睡吧!”武斌听着,嘴角微笑着咧了咧,安逸地出了一口长气……



催眠术是这样:


心理学大词典认为:催眠是以催眠术诱起的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的意识范围变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催眠状态是以被催眠者的意志服从于施术者的意志开始的,而没有这种服从就行不通。


其实所谓催眠,是在催眠师和被催眠者的相互配合之下,通过隔离被催眠者的意识感知(通常是视觉和听觉),然后诱发出被催眠者的潜意识


这个技术有个前提,就是催眠师和被催眠者必须相互配合。理论上来说,只要一个人的意识保持清醒和反抗,是很难被另一个人催眠的——所以才需要相互的配合。


所以并不是每个“观元辰宫”的参与者都能够进入状态: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完全信任商家,并保持全然的放松。


其次,就是对于意识感知(视觉和听觉)的隔离,通过巫术的外衣,这个条件已经轻易实现,请看下图: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1、表面上是仪轨需要,用画着符的红布把眼睛遮住,其实是为了隔离视觉;


2、通过现场人声念诵和打击乐器的持续发音,隔离听觉。


因此,所谓“观元辰宫”(观灵术),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专业的集体催眠现场。


然后,再通过现场导师的语言暗示,尽可能地让所有参与者的意识沉默,诱发出大家的潜意识并进入催眠状态——只要进入催眠状态,每个人都会看见自己心底想看到的图像;喜欢神明的,就会看见自己喜欢的神明;思念过世亲人的,会看见过世的亲人;想发财的,经过导师的引导,就会看见自己的“元辰宫”——其实这个宫殿,是通过催眠师和被催眠者的相互配合,共同在现场制造出来的。然后现场导师告诉你,这是通过导师施法,让你灵魂出窍进入了灵界。


除了思念亲人之外,我们去看元辰宫、体验观灵术,究竟图的是什么?——无外乎酒色财气,无外乎自我满足:这些藏在我们心底的原始欲望(LIBIDO/利比多),通过简单的催眠诱导,纷纷呈现了出来:于是我们如愿以偿,花钱看到了自己的欲望。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道教对巫术的吸收和升华

翻开《道藏》,我们其实会发现:“潜意识”的深度其实远远超出弗洛伊德的探索范围——在原始欲望之下,还有更为深邃的空间。


《清静经》说: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同样是反观自心,不同层次的境界,看到的是不同的结果:太上老君看到的是清静;凡夫看到的是欲望——凡夫并没有看错,只是他没有看透。


民间巫术,又被学者分为“白巫术”和“黑巫术”——白巫术求福,黑巫术伤人。其实民间巫术无论黑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控制


控制别人,控制世界,目的只有一个:满足自我。


还没有明白吗?《道德经》为什么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告诫我们无为”、“自然”——告诫我们放弃一切控制


因为所有经由原始欲望所展现出来的境界,都不过是“烦恼妄想、尤苦身心”,最终只会让我们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巫术只是工具,它透露出天人感应的某一个面向,是对道法的一种模仿和表现。但是,对于我等玄门道众而言,作为工具的巫术绝不是目的


道教以修道合真为根本目的,所谓得道成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让自己不入末流,不要因为世俗的影响而堕落。


其修行之途径其实早已点明:老祖天师在东汉创教之初,便在《老子想尔注》当中强调,"百行当修,万善当着",认为修善乃是修道的根本和基础;于是才有《抱朴子•内篇》:"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千二百善",修善积功乃是通往仙道的必由之路;所以《太上经戒》中亦说:“秘要之道,卒难可闻,然秘要之阶,不过慈善。”;《太上感应篇》早已说透: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而《道德经》也告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仙经万卷,最后总结成8个字,便是我们所有人耳熟能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小镇上有个叫吕大钟的人,家财万贯,只是财旺人不旺,代代单传。吕大钟焦急万分,抱孙心切,于是,当他的独生子吕人旺刚满十八岁时,他就给儿子娶了一妻二妾,期望未来的吕家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这天,吕人旺和镇上的几个秀才相约去县学拜会老师。不料,一直到了四更天,吕人旺还没有回来,吕大钟着急地起身去找儿子。

吕大钟一直找到了镇外。这镇外有一口大池塘,池塘的后面有一座关帝庙,庙门的缝隙里透出一丝灯光,细听,庙里有人声嚷嚷;再细听,那嚷嚷声里还夹着儿子的声音!吕大钟快步走过去,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里面杯盘狼藉,酒气冲天,几个秀才正热烈地谈论着什么。

吕大钟听了一阵,终于明白了:这几年全国发生了几十起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弄得读书人人人自危。今天他们去县学拜会老师,又听到了新的噩耗:有个叫徐骏的江南文士,只因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两句,朝廷便认定其心存诽谤,被判了斩立决。从县城回来已是傍晚,他们买了酒菜来到关帝庙,先是趁着夜色焚香烧纸,遥祭冤死的文人,接着借酒浇愁。喝着喝着,有人提议:“既然清廷如此残暴,我们何不反了它!”也是酒壮人胆,大家群起响应。因起事需要财力支撑.而吕家是镇上的首富,所以就公推吕人旺为首领。

听到这里,吕大钟吓坏了,大喝一声:“住口!”秀才们吃了一惊,待看清是吕大钟,又都松了一口气。

吕大钟叹了一声,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见识劝告他们:“刚刚灭亡的明朝,以一个国家的兵力、财力,尚且难以抵挡大清的虎狼之师,你们这几个文人想起事,那不是拿着鸡蛋碰石头吗?别让几杯酒烧昏了头!”

秀才们才不听他的,吕大钟只好伸手拉儿子:“咱们不要瞎掺和。钱财咱已经有了,等到儿孙绕膝,那才是天伦之乐呢!”

儿子推开他,吐出满嘴的酒气和豪言壮语:“别管我,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

吕大钟知道,这些文人一旦犯了犟脾气,那是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既然用强不行,那就智取吧。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我说起事必败,你们说起事必成,无凭无据,争不出个结果来。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请教一下关老爷,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秀才们认定起事是正义之举,正义之举就一定会成功,也一定会得到神灵的庇护和支持,所以就说:“你就说怎样请教吧。”

吕大钟说:“周仓手里的大刀是铁制的,总有五六十斤吧?现在把它扔进池塘里,如果能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那就预示着起事成功,你们就放手去干;如果铁刀落水即沉,说明起事必败,你们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铁刀浮水,这不是骗三岁小孩的把戏吗?可这些秀才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好。他们饱读史书,知道历史上的多次起事都是有些异兆的,比如陈胜吴广起事,就碰到了鱼肚藏书的异兆。既然鱼肚里可以藏书,铁刀怎么就不会浮水呢?

吕大钟暗自笑了,这群秀才是喝醉了酒,才弱智到相信铁刀可以浮水。他就是要利用他们醉酒这段时间,尽早让他们打消起事计划。

那时天已大亮,很多人来到了镇外。他们看见几个秀才把周仓的大刀抬到了池塘边,纷纷围上来,伸长了脖子瞧稀奇。

两个秀才抬起铁刀,同时撒手,铁刀就落进了水里,溅起一片水花。果不其然,铁刀入水即沉。吕大钟得意地笑着去拉儿子。

吕人旺又一次推开他:“拉我干什么?好好盯着水面!”

水面有什么好盯的?吕大钟刚想说,却再也张不开嘴了: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奇迹出现了,那把铁刀竟然浮了上来,漂在了水面上!

围观的人也都瞪大了眼睛。秀才们忍不住欢呼雀跃。他们把吕人旺抬起来抛得老高,大声喊道:“铁刀浮水,关老爷显灵,我们起事一定成功!”

那把铁刀就那样浮在水面上,足足有一袋烟的工夫,才又缓缓地沉下去。

吕大钟瘫坐在地上,喃喃道:“铁刀真能浮水,这是怎么回事啊!”

吕人旺却兴奋异常,把老爹拉了起来,说:“快给我们准备一笔银子,我们明天就要分头行动!”

不料,官府的动作比秀才们更快,当天下午县老爷就带人把吕人旺几个秀才给抓了起来。清朝当时对“谋反”二字最为敏感,鹰犬遍布各地,时刻监视着可疑动向。铁刀浮水那样大的动静,自然很快就被人报到了官府。

眼见儿子被押上囚车,吕大钟跌跌撞撞地奔过来,“扑通”跪在县老爷的面前,双手抓挠着自己的胸口说:“县老爷,这事不能怪我儿子,铁刀浮水,全怪我呀!”

县老爷饶有兴致地问:“你能让铁刀浮水?”吕大钟连连点头:“不是我能让铁刀浮水,而是铁刀浮水与我有关!”然后不管不顾地说出了其中的惊天秘密。

吕大钟年轻时家里很穷,他一直幻想有一天能发家致富,儿孙满堂。到了四十岁时,机会终于来了。吕大钟结识了一个富商,他假意邀商人到家里做客,却在酒里下了药,然后将昏睡的商人绑了石头,沉进关帝庙前的这口池塘里。商人留下的钱财,被他拿来买田地开店铺,渐渐就成了小镇的富户。富起来的吕大钟也想娶上三妻四妾,繁衍一群儿子,可惜谋杀商人那次被吓破了胆,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昨天晚上,为断了儿子起事的念头,吕大钟才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按照常理,铁刀是不会浮水的。可他那会儿忘了,水下有一个冤魂,有一个屈死鬼!那屈死鬼使尽全力,双手托举,铁刀能不浮水吗?

听到这里,正巧有一阵北风吹过,县老爷也觉得毛骨悚然,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吕大钟说:“都是真的,我对那商人谋财害命,那屈死鬼要我断子绝孙!这事情瞒得了人,却瞒不过神,关老爷看得清清楚楚。事到如今,我心里堵得难受,再不敢隐瞒,原原本本全部坦白,该打该杀全凭县老爷做主,只求你放了我儿子。”

县老爷却说:“空口无凭,不好定罪。等找到证据再说。”说罢就调来一些官兵挖沟放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在塘底的西南角果然露出了一具骸骨。

围观的人们一齐惊呼,关老爷果然灵验,铁刀浮水,原来是要为这屈死鬼报仇!县老爷这才吩咐手下拿下吕大钟,签字画押。

然而,池塘里的水被放尽以后,又一个奇迹出现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早晨扔下的铁刀,原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一只乌龟的脊背上!

看到这些,县老爷突然放声大笑起来,指着那只乌龟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这磨盘大的乌龟,足可以驮起百斤重物。也就是说,所谓的铁刀浮水,并不是冤魂托举,更不是关老爷显灵,而是这只乌龟所为!吕大钟之所以坦白交代,一是他做贼心虚,二是他救子心切罢了!因此本官奉劝大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至于吕人旺这帮秀才,既然有了反叛朝廷的举动,那是谁也救不了的。”

吕家父子被先后正法,他这一门单传的香火算是彻底熄灭了。


大道至简而至难,就是这简简单单的8个字,终究为世人所嘲笑(下士闻道大笑之),又有几人愿意去身体力行呢?


反倒是愿意花钱求小术,试图控制财富,控制姻缘,控制命运——巫术如果不能为修道合真(提升生命境界)服务,那就是教人自己和自己的欲望作纠缠


相应的,道教对于所有民间巫术的吸收和升华,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修道合真的根本宗旨上来。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由此观之,吾等玄门中人,倘若舍大道而慕小术,则无异于抱着金饭碗去讨饭,实在可惜。


注:本站为正统江南道教正一科仪文化传承,关于道教科仪法事,切不可随意找非专业人士做法,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请注意辨别!


超度、补财库、还阴债、解童子、婚煞、感情和合、文昌学业、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dao3668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