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南国学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内容

为什么不能随便念道教咒语?

2023-10-22 14:36:45国学文化1648
咒语,在道教兴起后也属于法术的一种,其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咒语的说法,只不过当时属于巫术一类,熟悉道教的都知道,符箓与咒语都属于道教中比较重要的术,并且类别众多,包括护身、驱魔、镇压等等效果,咒语的最更层次据说可以上通天帝、下通鬼神,简单点理解,咒语就是通过特殊的语言、音节、顺序念出的文字,通过念出的规律影响意念,从而达到一种感应的效果;其实咒语还有一个说法被叫做“语言禁忌”,也就是不能随便说的语言,这种不能随便说的语言有两种理解方式。


一、一心一意


第一种理解方式就是一心一意,咒语本身就是有着一种特定的语言以及顺序,如果按照很平常的方式念出,那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在各种记载中可以知道,咒语与意念力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关系,咒语可以改变念咒之人的意念,使这股意念形成一种能量,相反,意念也可以改变咒语的效果,如果咒语与意念根本融合不到一块,那就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在谈到供奉、法术、鬼神这类玄幻的话题时,常常会说到一个“心诚”的关键字,如果心不诚的话,当然达不到什么效果,如果心邪的话说不准还能达到反向的效果,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第二种理解方式。

二、不要随便说的语言

为什么不能随便念道教咒语?


第二种理解方式是不要随便说的语言,在记载中,咒语这类法术实现效果的根本途径就是沟通鬼神,或者说感应鬼神,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完成,但是咒语的种类繁多,只是正统的流传下来的品类就有着几十种之多,所以其中涉及的力量可能是有人们所不能控制的,当然一般的咒语都是可以念的,比如说八大神咒之类的,当然有没有效果就要因人而异了,还有一些咒语是不能随便念得,如果感应的不是正神,而是邪神的话,说不准会惹祸上身,这就是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理解了这句话我们再来看,咒语真的有效吗?


三、咒语的效果


按照《道藏》的记载,咒语属于道教的一类法术,各种记载中是有着效果的,其中效果的真假确实无从考证,其实咒语也是属于祝由术中的一种,在民间的普遍说法据说可以达到治疗、驱邪的效果,至于咒语有效与否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所以说可能是因人而异的。之前做过一个统计,基本是一半说有效,一半说无效的,其实要我来理解的话,咒语是有效的。

如果说咒语没用,确实有很多记载,也确实有很多人亲身体验到过,如果说咒语有用,又没有办法证实,所以说,咒语有效,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可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玄乎,但是对于意念力,或者说信仰力是有效的,好比是一种信念,你觉得呢?

目前来看咒语还是存在于传说中的法术。更多问题咨询道长微信(dao3668)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补财库能提升财运吗,什么人适合补财库?

补财库能提升财运吗,什么人适合补财库?

补财库是什么意思,什么人适合补财库?财库就是一个人命中存储钱财的仓库,有财库的人赚钱会比较轻松一些,而且都是实打实的钱财,是可以存住的的财,想要赚大钱的话,财库也是必备的。如果没有财库,或命局财库破损...

童子命的判断方法和一些特征

童子命的判断方法和一些特征

童子命的判断方法和一些特征:童子命的人通常一生都霉运连连,是不祥的征兆,那么你知道童子命的人有什么样的特性、综合命运如何?今天为大家分析一下童子命的综合特性!首先,什么是童子命童子命的大意:前世是天庭...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由来与传说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由来与传说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是岁时风俗之一。过年除夕日,要贴灶王神及对联,接灶王回家,保一年平安。还要贴门神、春联、“福”字,红钱等,以驱邪纳福。旧时民间还要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此横条是贴在门楣上的,大门...

补财库真的有用吗?补财库是怎么改变财运的?

补财库真的有用吗?补财库是怎么改变财运的?

什么是财库?补财库真的有用吗?补财库是怎么改变财运的?财库对于一个人的财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有财无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财运问题。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个财库,注定人这辈子的财富。有些人可能做生意不当、...

打胎流产后要不要超度,该怎么超度婴灵呢?

打胎流产后要不要超度,该怎么超度婴灵呢?

打胎流产后要不要超度,该怎么超度婴灵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打胎流产已经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打胎的原因有很多,但这都不是你去伤害生命的理由。很多人都不把打胎当回事,殊不知打胎会对人产生诸多危害,而且打胎后也...

超度冤亲债主原来这么重要,阴债的影响

超度冤亲债主原来这么重要,阴债的影响

超度冤亲债主原来这么重要,阴债的影响有哪些?我们每个人的前世和今生都会欠各种各样的债,这些债统称为阴债。阴债其中又包含了受生债等多种债,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超度冤亲债主。...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