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教的拜斗文化可以祈福消灾?
诚然,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灾厄。
而拜斗则是道教独有的,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安延寿、转运增福的道术。
它起源于华夏先祖对星宿的崇拜而生的敬仰,与人的生死祸福紧密相关,也称之为朝真礼斗。
自古以来,华夏民间相信 “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南斗星座由六颗星组成,形似斗,指向南极星,传说南极星主司人的福寿及爵禄,民间将南极星与南斗星组合成一个寿星崇拜,称「南极仙翁」、「南极大帝」或「延寿星君」;
而北斗星座有七颗明星,又称「七元解厄星君」,传说是天道造化运行的枢纽,也是世人本命星宫之处。
道教由此司命信仰,发展出敬拜斗星的仪式,藉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地方宁静、众信获福。拜斗于是成了民间祈福的风俗习惯之一。
依道书《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
“中斗有三星,主保命”,
“西斗有四星,主护身”,
“东斗有五星,主计算”,
“南斗有六星,主延寿”,
“北斗有七星,主解厄赐福”。
这显示道教的天庭斗部,众星宿诸神各有所司,协调绕辖三界十方。
而人常用的与星宿诸神感应交流方式就是“拜斗”。
拜斗渊源甚早,但正规的道教拜斗则始创于汉朝。
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记载:永汉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君升玉局座授祖天师张道陵此经,
老君说经之时告诉张天师,能修斋醮朝礼斗真,虔诚献礼,功德深重,不仅能够一洗灾罪,还可化解种种急难,进而纳福臻寿,也可以三生皆得福寿自在。
另据史料记载,西汉政治家、权臣霍光,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都曾参与拜斗。
宋苏轼在《东坡志林.记朝斗》中就有"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的记载。
注:本站为正统江南道教正一科仪文化传承,关于道教科仪法事,切不可随意找非专业人士做法,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请注意辨别!
祈福消灾、超度、补财库、还阴债、解童子、婚煞、感情和合、文昌学业、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dao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