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南国学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内容

《清静经》: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2023-08-09 09:21:12国学文化872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 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202488_184229538648_2.jpg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老君说清静经 卷终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通常简称为“清静经”或“常清静经”,是玄门弟子日常持诵的功课经之一。此经是三国时葛玄受之于东华帝君,观其旨要,乃发挥老子清静无为思想,以之指导心性修养。


 

《清静经》全文不到六百字,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是道家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


 

首先经中先阐释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浊、动、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接着说明,人神要常清静,必须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贪求、妄想与烦恼,实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的常寂真静境界。最后指出,“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所以《清静经》,是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要领,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之一。


 

玄门弟子认为:“常清静设教,导俗辅正,扶宗务化,民以归根,使含真而抱一,体洽玄元,炼神合道,羽化飞仙,不为乖谬……乃至千真万圣咸不出于此矣。”《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一、人们烦恼是因为心不静


 

 

《清静经》经文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是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由此可见,众生烦恼忧虑而不得真道的根本原因,在于心不清静而生妄求外物之心,因此修道之要在于澄心遣欲,去除妄心而恢复清静真心。


 

故经文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二、内观心性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进而言之,所谓修心遣欲,就是以观想的方法,了悟世间万物及众生身心皆空幻不真。


 

经云:“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


 

三、遣除各种心念



 

了悟身心以致万物皆空还只是观想的第一步,即遣“有”,否定了有形之物的真实性。更进一步,不仅将有形之物认为空幻,而且这种观想出的感觉也是不真实的,应在观想中遣除,才能使心念不生,体合于道,常清常静。


 

故经文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静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能达到身心常清常静的人,才可得入真道。但是所谓“得道”只是一种方便说法,指去除一切牵累而达到彻底了悟的精神境界,并非真有一个“道”可以求得。


 

因此修心得道,只能是“得无所得”以无得为得。经文说:“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清静经》所讲的内观心性修养方法,在隋唐时极为流行。类似《清静经》这样短小精炼的经文还有许多。


 

如《太上老君清静心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等。这些经文的思想义理及词句都与《清静经》基本相同。


 

唐末五代至宋元,心性修养成为内丹性命双修的一个方面,因此《清静经》越发受到重视。唐末杜光庭之后,南宋道士白玉蟾、金元道士候善渊、李道纯、刘通微、王道渊等均为《清静经》作注,诵习此经为道士日常必修功课。


注:本站为正统江南道教正一科仪文化传承,关于道教科仪法事,切不可随意找非专业人士做法,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请注意辨别!


超度、补财库、还阴债、解童子、婚煞、感情和合、文昌学业、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dao3668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人神同源,神灵、凡人及万物为何有差别!

人神同源,神灵、凡人及万物为何有差别!

1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和教义枢要,也是道教创神的基本依据。不赋予神灵以道性,无从成其为神仙。道教太上道祖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老子为道的体现者和化身。《老子想尔注》说:道生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

增加正能量的五十个方法,只用一遍,能量翻倍!

增加正能量的五十个方法,只用一遍,能量翻倍!

在我们这个茫茫宇宙中,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真正拥有正能量的人,才可能获得宇宙能量的巨大加持和滋养!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灵性,一起获取无尽的宇宙能量…… 什么是高能量和...

王阳明:心越简单,路越宽敞!

王阳明:心越简单,路越宽敞!

心若复杂,再小的事情,都成了过不去的坎;心若简单,再大的事情,也显得不值一提。心宽路就宽,让心简单,幸福也就离你也不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初心,就是心灵的本来面貌。就像花儿绽放,鸟儿鸣叫,虫儿低吟...

卦不走空,为什么不能免费算命!

卦不走空,为什么不能免费算命!

大凡求测卜卦,求助于神灵者,皆命运不济、困惑缠身者,或因事业欠佳、官讼不断、疾病连连之类,此情有可原。然则,凡占卜,皆得神灵之助,故而能断应如神。得神助者,必还愿以得平安,否则易祸及自身。关于神灵贫道...

为什么“好人不长命”,人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为什么“好人不长命”,人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人拥有的福报就好比一个杯子里装的水,在每个人那里都有一个盛着水、但是又有漏洞的杯子。人一生下来开始,他的杯子大小和水量是定好的(由前世或者祖宗累计下来的)。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这是先天的,这就造成...

中邪了会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解决?

中邪了会有哪些表现?该如何解决?

何谓邪呢?所谓的中邪就是人体的自身的生物磁场与自然间的地理、环境磁场(风水)不能相适应所导致,民间称之为邪。玄学上讲的所谓生理磁场紊乱。中邪的表现为所接触的人、事、物等,不能按自然客观的方向去发展,而...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